杨旭总结中日青训差距:持续压迫、体能储备、主动思考能力等
世预赛18强赛第6轮角逐,国足主场1-3不敌日本队。昨天深夜,前国脚杨旭在社交媒体里总结分析了中日足球青训的差距:攻防转换、持续的压迫、体能储备、八个方向的运控带球、小范围的控球、无球跑动、主动思考能力。
杨旭:“(中日足球青训)差距有7个方面,第一个是攻防转换,攻防转换的速度,从小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在丢球一刹那的反应速度。所以,导致我们在成人期(成年队)就是没有这种高节奏的攻防转换速度。”
“第二,持续性的压迫。因为我们小时候的压迫,更多的是延缓。而日本小朋友,更多的是一个压迫,并且继续跟着压迫,持续的全场压迫。等到成年队时,他们已经养成习惯了,不会龟缩防守,只会持续的压迫和高强度的压迫。”
“第三,就是高强度比赛当中的体能储备。这是在日本孩子当中比较普遍的。而且,如果你没有体能储备,就不要谈基础意识了。中国孩子来日本后,最多能挺到3节-4节,剩下的比赛基本就没有体能了。”
“第四,八个方向的运控带球,中国的孩子更多是向前、向左、向右,甚至向后基本都没有出现过。但日本足球已经拆分到八个方向的过人,这样会给防守增加非常非常大的难度。”
“第五,在高强度、持续压迫情况下的小范围控球。我们中国的孩子,更多是在大范围当中,通过个人的速度、突破能力,去展示出个人的技术能力。但在日本,是更多的把它变成一个小范围当中。在一两个人当中,快速持续压迫的情况下,是否还能控制住球、是否还能做摆脱和突破的技术。”
“第六,无球。中国孩子最差的一点,就是无球跑动。咱们的孩子不理解什么是无球跑动,在日本,他们教得很细,把无球跑动做成一个什么时候我该接、什么时候我绝对不会动、什么时候我该去做牺牲——给队友创造机会。这也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一个课题,而且无球跑动是‘能跑,但不瞎跑’,高强度对抗下的即时反应和快速决断,这是无球跑动的核心。”
“最后一个,就是最重要的一点,主动思考能力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阅读比赛能力,包括生活当中,场上场下沟通能力,这些主动思考能力,在中国的孩子来说,非常非常的差。在日本小朋友当中,是把这个演变得很好,会把它带到场上,更多地通过自己的判断去阅读比赛,而不是教练指挥。日本小朋友在高压情况下,是可以快速判断场上形势。”